中国文明网·张家港

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

联盟网站

邮箱 | 搜索

>
首页 > 沙洲评论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群众心中
发表时间:2020-07-09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方言快板、山歌戏曲、小品故事,“百姓名嘴”……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表达,打造了一个个广受欢迎的品牌项目,群众普遍反映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秘诀就在于接地气。(7月6日 人民日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具有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公共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举。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自那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相关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全国范围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呈现出遍地开花态势,促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给中国广大城乡地区新气象、新变化。 

  总结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最令人瞩目的一条就是足够“接地气”,摒弃了以往“高高在上”念文件、读政策的简单做法,改为顺应群众现实需求、适应群众作息时间,善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并将理论宣讲和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相结合,设置易于体验的环境场景,推动群众主动参与,从而让理论宣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让百姓听得懂、有触动,宣传效果更入脑入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具备突出的规训功能、教育功能和实践功能。作为一项全新课题,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没有既定的模板可供参考,必须要在充分考量群众需求的基础之上,在建设布局、功能布设、实践导向等各方面寻求创新,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通过广泛深入地组织公众性实践活动,实现民众参与和共建共享,以春风化雨的行动、润物无声的氛围,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得到教育。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必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整合多方资源不断下沉,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在群众心中。使之成为践行新思想、传扬新风尚的主阵地,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以此促进精神文明实践共同体的形成,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程序)

责任编辑:苏 悦
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