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张家港

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

联盟网站

邮箱 | 搜索

>
首页 > 沙洲评论
“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变现”
发表时间:2020-08-07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办事处三桥社区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破解社区志愿服务难题,推出“时间银行”,存入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时间,而“时间积分”可以兑换养老服务,实现了“为别人服务也就是为自己服务”的志愿服务理念。(202085日十堰文明网) 

  志愿服务要有“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当社会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进化到由精细化分工的工业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只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弘扬.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无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各地的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披露,截至今年3月,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志愿者这个庞大的群体遍布于我国的大江南北,当志愿者服务他人成了新时尚、新常态。 

  志愿服务要有“人人为我”的回馈机制。从志愿者的角度,服务社会是不求回报的自愿奉献,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愿精神传承弘扬的愿景出发,好人当有好报,尤其是面临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的现实,当下的青壮年志愿者就是将来的老年人,我们对志愿精神的延续充满信心,也更希望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传承机制。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就具有这样的属性,志愿者通过“我为人人”的服务,在早期就将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储存”到“时间银行”里,当自己有服务需求时,既可以享受志愿者提供的“免费”服务,还能够提取“时间银行”中的“积蓄”来“购买”定制的服务。 

  不求回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社会充满安宁和温情;而通过“时间银行”提取“储蓄”来“兑换”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则是社会对志愿者的鼓励和关爱。提供志愿服务、存进“时间银行”、变现“储蓄”享受志愿服务,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可以让志愿服务的链条长久的循环、延续。(程建权)

责任编辑:苏悦
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