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张家港

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

联盟网站

邮箱 | 搜索

>
首页 > 沙洲评论
“形制”之间 把握精神传承
发表时间:2020-08-11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汉服是其间如影随形的文化“胎记”。当被复古风掠起裙摆,加上社交媒体的传扬,它又成了无数现代青年追捧的新时尚。(8月6日 新华每日电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流传千年的诗句,承载着人们对辉煌灿烂古典文化的憧憬与向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群众文化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宽衣博带的古风服饰,到精巧雅致的古风美妆,再到搭载唯美风格、传递东方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游戏与影视作品,“中国风”已经扩散到潮流文化的各个领域,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快速兴起。 

  无论是实实在在持续增长的销售数据,还是线上线下接连不断的交流活动,都是在以一种明确的姿态向世人宣示:汉服这一新兴文化潮流已经“破圈而出”,进入到大众文化的视野中,甚至漂洋出海,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鲜活的名片。但与此同时,尴尬与争议也随之而来。一方面是源自群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度不足,使汉服的普及之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是所谓“古墓派”与“改良派”之间派系之争,社交网络上有关“形制正确”的讨论不绝于耳。 

  所谓“形制”之争,看上去是围绕材质使用、款式外形、剪裁方式产生的争议,实质上是遵循传统与创新改良之间的理念碰撞,折射出的是普罗大众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何共处的思考。文化传承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照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命题。强调遵循传统,是担心一些打着“中国风”旗号的作品,只停留在粗浅层面的消费、裁剪,甚至沦为快餐化的外在形象包装。这是对“中国风”的曲解和误读,对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也少有裨益。强调创新改良,则是试图将传统文化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对接,以此化解大众因以往的刻板印象对其产生的疏离感——这正是传统文化能够活在当下并获得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基础。 

  汉服之美,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有关汉服形制的“派系之争”或许仍会持久存在,但这样的争论并非是毫无意义的。毕竟汉服穿戴等极富仪式感的古风体验,除了满足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大家对古风时尚有更深层的体验。在讨论与争议中,立足于包容多元的文化态度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关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无声的熏陶和浸润中,探寻文化传承的真正价值,才能更好地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程序)

 

责任编辑:苏悦
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