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张家港

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

联盟网站

邮箱 | 搜索

>
首页 > 沙洲评论
整治“饭圈”乱象刻不容缓
发表时间:2020-09-16 来源:张家港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近日,有关部门对污染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种种“饭圈乱象”出手整治。在最新公示的一批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典型案例中,多个互联网平台因“存在大量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打榜、大额消费、煽动挑拨青少年粉丝群体互撕谩骂的不良信息和行为”等情况,被主管部门点名批评。(9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借着网络时代的东风,国内的“造星产业”不断探索升级,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也即所谓的“粉丝经济”:一种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偶像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双向关系。粉丝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成为“明星养成”的参与者,他们全情投入的追星行为,也成为偶像明星可用于变现的流量和光环。 

  进入2019年,粉丝经济、饭圈文化一路高歌猛进,跨越地域、年龄的界限,由小众走向大众。“饭圈女孩”们通过抱团获得了更多话语权。她们是偶像背后的支撑,是其人气的象征,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态度和情感,将影响力扩展到更多领域。然而,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兼之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本应专注于单纯“追星”的“饭圈”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侵染。 

  应援打榜、刷量控评、一掷千金,群体对立、互撕谩骂、人肉搜索……种种有关“饭圈文化”的负面新闻不断进入公共视野,一次次刷新公众的认知底线。追星行为本身并无原罪,但乌烟瘴气的“饭圈文化”显然早已跨越了“理性追星”的边界,逐渐演变为一场扭曲价值导向、诉诸无底线网络暴力的狂欢,甚至有“破圈”蔓延之势。 

  “饭圈”乱象之所以横行无忌,既因为有一群见利忘义的营销者,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把“粉丝”当牟利工具,不断煽风点火、制造话题,也是源自于一些社交媒体平台的漠视纵容,甚至推波助澜,故意制造对立和撕裂,营造更符合“饭圈生态”的平台环境。于是在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下,营销者与平台相互勾结,炒作流量、恶意圈钱,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心智尚不成熟、辨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粉丝,以及对“饭圈文化”并不感兴趣的普通用户,则成为这场无聊闹剧的牺牲品。 

  自今年7月开始,国家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此次公示的一批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典型案例,正是重点整治的最新进展。未来相关部门还应继续密切关注社群舆情,强化行业监管,对不思悔改的营销从业者及媒体平台重拳出击,防止粉丝被资本逻辑和商业模式裹挟。而造星行业和各大网络平台也应当及时警醒,吸取教训,反思以往的商业模式并主动做出改变,别为眼前利益而断送了长远利益。 

  整治饭圈乱象刻不容缓社会各界理应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立规矩、树红线,既通过刚性约束对操控营销的违法失德行为“零容忍”,也要突出精准引导将“饭圈”正能量投射到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向上去,为我们的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舒己)

责任编辑:苏悦
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