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张家港

中国文明网联盟主站

联盟网站

邮箱 | 搜索

>
首页 > 文明创建
凤凰镇:用活非遗传家宝 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谐曲
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张家港日报  字体:[][][] [打印] [关闭]

  凤凰镇山清水秀,历史悠久,被誉为“江南美凤凰”。这里的河阳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孕育出河阳庙会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河阳山歌和河阳宝卷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记录了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非遗如何才能“活”下去?凤凰镇找准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切入点,用好非遗传家宝,创新文化服务、涵养文明乡风,让古韵今风相宜相生。

  一部河阳山歌剧,唱响千年古韵涵养文明新风

  “杨柳树上的布谷鸟,为啥一早叫喳喳?是那远古的歌谣,滋润了它灵巧的嘴巴。”在凤凰镇文化中心,该镇原创山歌剧《情系河阳》正在进行第3次排练打磨。

  《情系河阳》讲述了张家港身边好人、退役军人邹培良35年来对身患残疾的妻子悉心照顾、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两人相互扶持,走过了风风雨雨,最后还决定捐献遗体回馈社会。

  邹培良夫妻的动人故事,被河阳山歌传唱千年的悠扬曲调娓娓道来,每次演出,都会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邹培良用行动诉说了最动人的情话,这部山歌剧演活了我们身边的真善美。”一位观众曾在微信朋友圈为山歌剧点赞。

  为什么一部草根山歌剧会如此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它跨越时空奏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协奏曲。

  《情系河阳》编剧何才荣介绍,这部山歌剧的创作源于一幕只有15分钟的情景短剧《永远的拐杖》。他认为该剧有内涵、故事性强,便将剧本进行二次加工,不但加入了更多的人物细节,还把凤凰镇的风土人情、非遗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才有了这部时长近一个小时、参演人数超过60人的山歌大剧。

  2019年10月开始,在市文明办的推动下,《情系河阳》在全市各区镇巡演,场场爆满,累计观演人数超过2万人次。“每演出一次,我自己也被感动一次。”剧中邹培良的扮演者龚晓东说。

  舞台上,演员们讲述着邹培良的动人故事;舞台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着新时代文明的精彩。邹培良夫妻俩生活相对不便,艺术团的演员们时常前往看望,照顾他们的生活。巡演期间,邹培良中风复发,艺术团又自发捐款5000多元,传递着爱心。

  “我们用古曲新词写好人、演好人,就是要号召大家学好人、当好人,让河阳山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凤凰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黄博文说。

  一支文艺轻骑兵,跨越时空演绎最美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后继无人”成为非遗传承的一个痛点。凤凰镇重视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培养,孵化培养了一支文艺轻骑兵,跨越时空演绎最美乡愁。

  今年3月,凤凰镇河阳山歌艺术团发出“招才帖”,短短3天,就有100多人报名参加。

  一个纯公益性质的民间文艺团队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背后既有河阳山歌本身的文化魅力,更有赖于凤凰镇建立的一套完整的非遗文化人才培养体系。

  30岁出头的王远好是2019年入团的新成员。她告诉记者,入团后,先要经过2个月的基础训练,专业的声乐舞蹈老师手把手地教授演唱技巧。通过考核后,便进入了繁忙的演出季。她也从一名文艺新兵,迅速成长为团队骨干。“‘村村演’‘周周唱’,社区广场、学校、休闲公园都是我们的舞台,我越唱越有信心。”王远好说。

  同时,河阳山歌艺术团积极创新,不但翻新老节目,还新编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节目。仅今年下半年,河阳山歌艺术团就编排了舞蹈《每天都是二月二》《庆余年》,歌表演《花轿迎亲》等节目,排演密度紧凑,几乎达到每天一次的频率。

  高密度的排演计划,不但迅速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文艺轻骑兵,更把精致的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找准了非遗传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共鸣点。

  凤凰镇文体事业科科长缪艳告诉记者,在艺术团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六自一不”,即“自备交通工具、自带舞台装置、自带灯光音响、自带化装摄影、自带志愿者队伍、自带观众座椅,不收一分钱”。“河阳山歌来源于人民,就要服务于人民,文化惠民是我们坚守的初心。”缪艳说,艺术团里的文艺骨干还会走进各村(社区),为当地艺术团队进行指导培训,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下沉衔接。目前,凤凰镇已培养了港口社区山歌队、凤凰村舞龙队和安庆村打连厢队等19支艺术团队和15个文化社团,每年都要进行40余场次的演出,形成“一村一品”的多元文化品牌矩阵。

  “非遗+文明实践”,让传承活起来、非遗火起来

  在凤凰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暮鼓晨钟般的历史回响,更像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文化精灵。从桃花节、山歌节到公益文艺巡演、“谁是山歌王”比赛,凤凰镇让河阳山歌跨越千年再次站在舞台中央;从把河阳山歌编进校本课程,到成立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少儿培训基地,凤凰镇为河阳文化“茁壮成长”育苗培土;从建起非遗文化馆,到开设河阳山歌、河阳宝卷、剁绣、河阳烙画等非遗项目体验课,凤凰镇把文化的记忆“种”进年轻人的生活。

  凤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卫民告诉记者:“凤凰镇将依托千年河阳文化内核,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让老百姓出门500米就能享受到文明实践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这两年,凤凰镇对原有的河阳山歌馆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港口片区文化中心、老凤凰片区文化中心,打造肖家巷非遗特色田园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生长,正成为凤凰镇独有的文化风景和文明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活’字是关键,既要活在人们心中,更要活在人们身边,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凤凰镇党委书记王文伟如是说。(融媒记者 房 吉

责任编辑:苏悦
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